走出办公室,孙旭下定了决心,我们也似乎看到了那一片纯正的“有机”黑木耳
2月下旬的一天,记者在蛟河市黄松甸镇花园村老党员迟金家,见到了正在一边看着大伙做木耳袋,一边听这位“灵芝老人”谈提高黑木耳质量想法的村支书孙旭
“我们的木耳应该从量变到质变了”孙旭说
“今年全镇人工栽培黑木耳发展到2.3亿袋,尽管黄松甸镇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最大、全国知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但随着原辅材料的紧张和成本的上涨,未来价格挤压造成的产业竞争的压力,让我们必须在质量提高上作出新的尝试”“1公斤有机黑木耳的价格是普通黑木耳的三四倍,而我们这里最有条件种植有机黑木耳”
迟金今年89岁了,耳聪目明他是花园村第一个带领村民种植木耳发展集体经济的村干部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他又是第一个带领村民种植灵芝致富的党员“吃这东西好,我就是活广告”迟金笑呵呵地说
花园村位于蛟河市区东50公里,地处长白山脉延续山区的张广才岭下,独特的气候条件、生长环境和生产管理技术,生产出独特、优质的黑木耳1997年,孙旭因为忙着在302国道旁建新房,把自家的吊袋木耳放在了空地上,没想到长势良好他的这“无心插柳”成就了今天黄松甸地栽木耳的大面积推广全国唯一的食用菌院士李玉教授来镇里指导地栽木耳技术,听说这事,他握着孙旭的手感慨地说:“实践出真知啊!”从一家一户到家家户户,花园村的黑木耳种植滚雪球一般壮大起来到今年底,全村207户,除了6家没有劳力的,共种植黑木耳1500万段,收入非常可观
“一个好汉三个帮”黄松甸镇四届领导班子咬定“黑木耳”不放松,在省、市、县各级部门和专业院校的扶持下,黄松甸镇的黑木耳终于形成了产业聚焦效应以花园村为中心,种植总面积6000余亩、20公里的黑木耳标准化种植长廊,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级黑木耳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年销售量达2万吨,销售额10亿元的食用菌批发大市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定点市场
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孙旭才下定决心投入资金生产有机黑木耳,实现产业的升级
出了迟金的家,孙旭和迟金又来到距离村子不远处,以生产黑木耳产品为主的蛟河黑尊食品有限公司,就这件事拜访该公司技术总顾问兼基地负责人崔成在崔成的办公室,孙旭发现了几个矿泉水瓶子,里边的水或清或浊“水的质量决定着黑木耳的质量”,孙旭的观点与崔成不谋而合俩人一致支持孙旭采用深井水喷灌黑木耳的想法
相关搜索:黑木耳
食品科技网倡导:科学认识食品,合理膳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