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增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稳定和进步程度,也是各级领导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抓民生工作的核心。“十二五”期间,蛟河市高度重视城乡居民增收工作,全面制定落实“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也同步上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据国家统计局在蛟河市抽中的户(城镇90户,农村90户)居民记账户调查资料显示,年蛟河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比上年增长8.1%,超过GDP和财政收入增速,比年的元增长70.2%,“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为11.2%。 (一)城镇居民收入特征 1、收入增速呈下降态势。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比上年增长7.5%,比年增长58.2%,年均增长9.6%。从收入增速看,年和年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3.9%和13.2%,年至年为个位数增长,分别为8.2%、8.1%和7.5%。(如图1)
图1 2、工资性收入仍占城镇居民收入的主导地位 年,蛟河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元,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1%,经营净收入元,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6%,财产净收入元,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转移净收入元,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8%。(如图2)
图2 3、经营净收入比重明显上升 年经营净收入为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4%,到年经营净收入为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6%,比重上升8.2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各项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蛟河市委市政府鼓励全民创业,为私营、个体经商业户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城镇经营净收入增加提供了动力。 (二)农村居民收入特征 1、工资性收入明显上升,经营性净收入仍占较大比重 年蛟河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比上年增长8.7%,比年增长83.2%,年均增长12.9%。其中工资性收入元,比上年增长23.9%,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9.1%;经营净收入元,比上年增长3.8%,(增幅偏低主要受玉米价格下降影响)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8.7%;转移性净收入元,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财产净收入73元,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6%。(如图3)
图3 2、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城镇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2.9%;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年均增长速度9.6%,农村比城镇增长速度高3.3个百分点。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的绝对量,由年的元拉大为年的元,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差距过大是城乡居民收入形成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受城乡居民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素质差异影响:年,蛟河市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元,增收元;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元,增收元,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额由年的元扩大到元,工资性收入差额占人均可支配收入差额的29.4%。 4、家庭经营净收入呈现多样化 年农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元,比年增长85.7%,年均增速为13.2%,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0.3个百分点。一是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大幅度提高,价格持续稳定,农民增收;二是经济作物收益多样化。依托特色种植黑木耳、洋姑娘、晒烟、“三瓜”、人参及甜粘玉米等产业使部分农户走上富裕路;三是畜牧产业以养殖生猪、黄牛为代表的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促进农户增收。四是依托山水优势大力发展林下、河湖经济,尤其是林蛙养殖、山野菜果采集、松花湖养鱼等形成特色产业,有效拉动农户致富。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