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列托夫展示自己制作的火星车造型梨子派。新华社记者刘书辰摄新华社南京4月25日电(记者郑冬睿、刘书辰、邱冰清)和面、制馅、入炉,为了迎接一个特殊日子的到来,68岁的阿纳托利·克列托夫早早忙活开了。24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现场,中国首个火星车被正式命名为“祝融”。这一天,克列托夫捧出了他为庆祝“祝融”命名日精心准备的烘焙作品——一块火星车造型的俄式梨子派。克列托夫来自俄罗斯,是一位飞行器设计专家,目前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全职教授。“当着陆器在火星表面着陆后,火星车驶出,拍摄火星图像并将数据传回地球。”他指着手中的梨子派讲解说。克列托夫展示自己制作的火星车造型梨子派。新华社记者邱冰清摄每逢重要纪念日,热爱烹饪的克列托夫都要亲手烘焙相应主题的水果派。在他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着造型各异的作品图片,其中不少都与航天主题相关:一块派上标有“年4月12日”的字样,这是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日子;另一块上则刻画了一位苏联宇航员的形象……克列托夫烘焙作品。受访者供图年开始参与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项目,年正式来华任教,克列托夫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近年来取得的重大进展:嫦娥五号落月采样返回任务圆满成功、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完成星座部署、“天问一号”开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这些都是伟大的成就,中国已经探索出自己的航天发展道路。”他说,“我对‘天问一号’实施火星着陆充满期待。”克列托夫制作的火星车造型梨子派。受访者供图今年是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多年来,中俄两国一直致力于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开展合作,两国航天人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途中结下了深厚友谊,树立了合作典范。克列托夫长期致力于推动俄中两国航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年,他被授予“金陵友谊奖”,这一奖项旨在表彰为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国际合作可以为高科技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动力。”他说。克列托夫工作照(图中站立者)。受访者供图年3月9日,中俄两国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中俄正式启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克列托夫对此感到非常振奋。“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中俄联合探索月球的计划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克列托夫认为,俄罗斯在轨道站方面的经验可以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提供帮助。“这一计划具有伟大意义,俄中合作有利于它的成功实施,未来两国的合作前景广阔。”他说。“如果俄罗斯和中国相互取长补短,两国将取得更多成就。中国掌握了先进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俄罗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双方都拥有杰出的人才,这将帮助我们迈出‘摇篮’,不断前进。”克列托夫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hezx.com/jhtq/15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