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过年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味儿中缭绕的民俗气息,让人不禁涌起怀旧情绪。寻着年少的记忆,帮主整理出一组农村过年的几种习俗,让那些渐渐被淡化的民俗记忆在追想中温暖起来,以这样的方式迎接新春佳节的来临。
东北人是很注重春节的,也很讲团圆。所以第一件事是无论身在何方,到了春节前都要回家围坐在父母周围,全家人团团圆圆吃顿年夜饭。这可能是年迈父母一年最大的盼头。
扫棚除尘:进入腊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家庭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中国民间称之为“扫尘”、“掸尘”。因为有民谚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民俗专家表示,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
糊墙和糊棚:糊棚和糊棚是上个世纪70、80、90年代东北农村比较常见的装饰活儿,和现在装饰房屋顶棚有相似之处。找来一些废报纸和书纸啥的往上一糊,就成了所谓的糊棚。糊棚可是件手艺活儿,来不得半点马虎。大兵小时候每年都要帮爷爷奶奶家糊墙糊棚的!浆糊刷的均匀,纸张贴的平整,得到爷爷奶奶一致好评,一晃快20年没干过了······
蒸豆包: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所以要提前蒸几锅豆包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
冻饺子:农村家家户户喜欢在过年前包很多饺子冻上,俗称冻饺子。为的是图方便随吃随煮,也是祖辈留下的习惯。一般人家都要包30-50斤面的饺子,常见的馅有酸菜,白菜,韭菜。晚上,邻居亲戚,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包冻饺子,有说有笑,小孩子屋里屋外跑着运送饺子,外面,负责冻饺子的人铺上新买的炕席,把包好的饺子一个一个摆上,直到冻透,收起装袋,放在冷库里备用。不过现在因为家里人少基本上都是现吃现包了····
杀年猪:“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童谣过去在小时候农村广为流传。
过去杀猪在农家算是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那时候,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出卖换钱,因此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扭秧歌:在农村过大年,你们见过东北大秧歌吗?一群人敲锣打鼓浩浩荡荡的闯入你家给你拜年。
穿新衣:过年当然要穿的漂漂亮亮的了,有木有淳朴的感觉..好怀念..每到过年时候穿新衣服
买年画贴挂钱:家家户户都要买年画,贴对联,家里有识字的人,还买来笔墨自己写对联。不仅院门,窗棂,屋门,就连马棚,猪圈,鸡舍,马车也会贴上对联。屋里还会贴上挂钱儿(剪纸)。喜庆气氛极其浓郁。
祭祖:这项其实也是蛮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祭祖一般要到初二或者初五晚上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放鞭炮: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还有春节后家里车第一次发动。
年夜饭:过去农村的年夜饭指的是半夜十二点之前的那顿饭,意为“接神饭”,迎接新一年的各路神仙,保守老小平平安安。大人要求孩子守岁,不睡觉。到了半夜,开始燃放烟花爆竹,然后,一家围坐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东北人非常重视年夜饭的质量,通常这顿饭必须包括所谓的“四大件儿”,这四样菜即鸡、鱼、排骨和肘子,好像只要缺了其中一样,这顿饭就显得非常不“地道”、不“东北”。家家户户把舍不得吃的“年嚼咕”都留在这晚,再困难的人家也要买一条鱼,也要有酸菜炖白肉血肠、猪肉炖粉条,也得包一顿纯肉馅的饺子。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自制小灯笼: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的孩子会提着灯笼到街上聚会,有的还会拿着一炷点着的香,追赶着往灯笼里放炮仗。记得那时候大兵都是拿着罐头瓶里面用秸秆和钢钉固定住一截蜡烛,木棍挑起满街走!现在再也不会那么二了!可是童年又是美好欢乐值得回忆的!
拜年:年夜饭吃完,小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都要给磕头。然后大人都要准备红包(压岁钱)。年纪大的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
打牌:过年的时候大人不是打麻将,就是推牌九.打红十.大人玩他们的,我们就撒欢的玩.
初一初二不扫地: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元宵灯会从除夕到正月十五,点燃屋檐下的灯笼后,便彻夜不息,以示红灯高照。若灯熄了,则意味着不吉利。有的人家甚至将灯点到二月初二。公主岭人的灯节也就是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挂各式各样的彩灯,放烟花、洒柴油灯。
正月不剪头: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剪龙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帮主想了一天,整理了这么多,其他的实在想不起来了,求前辈指点,可在文章最下边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微社区讨论,谢谢!如果看完本文有感触的请点个Zan然后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