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实力:?吉林省是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后,工业经济发展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市场机制缺乏灵活性,转型升级压力大。近年来,全省工业经济增速下降、人口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放缓等拖累区域经济增长,年及年上半年度加之消费增速放缓,吉林省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不断下降。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亿元,位列全国各省级行政地区第23位,同比增长5.3%,增速较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年上半年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07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进一步下降。未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带一路”等政策支持下,省内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外部朝鲜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吉林省仍面临一定的发展机遇。
吉林省各州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年省会长春市经济总量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各经济指标增速表现均较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00亿元,同比增长8.0%;省会周边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经济规模次之,分别为.80亿元、.40亿元和.30亿元;其余各州市经济总量均小于千亿元。与全省情况相一致,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是拉动各州市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力,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主驱动力。年,随工业经济下降或增速放缓,吉林市、松原市和辽源市经济增速偏低,分别为2.6%、0.9%和1.7%,通化市经济增速为-5.7%。年上半年度,长春市经济表现仍较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吉林市经济增速放缓至-1.0%;松原市、辽源市经济增速回升至高于当期全省水平,分别为3.0%和3.7%;通化市经济增速回升至2.0%,但仍低于全省水平;白山市经济增速降至1.3%,处于偏低水平;当期,吉林市及白山市经济增速放缓原因未获取。
财政实力:?吉林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形成税收能力较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相对较小,全省财力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较高。近年来全省财政收支缺口总体扩大,主要通过上年结余、债务收入等来弥补。年,主要受耕地占用税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下滑影响,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下降4.1%至.91亿元,位列全国各省级行政地区第26位;但得益于上级转移支付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全省财政收入合计[1]同比增长6.07%至.1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为.43亿元、同比增长8.4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53亿元、同比增长30.75%。年上半年度,受非税收入减收影响,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同比下降1.6%,同期各州市土地出让金合计同比增长。未来,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政策支持下,吉林省获得上级转移支付收入的可持续性仍可期。
与全省情况相类似,吉林省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较低,地方财力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较高。土地出让方面,除长春市外的其余各州市房地产市场景气度较弱,土地出让金规模偏小,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较小。从各州市财政实力看,长春市财政实力在省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年税收收入、土地出让金均呈现较快增长,当年长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08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76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给率为51.39%,高于全省水平(32.50%),除长春市外的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同比下降且自给率均低于全省水平;吉林市财政实力次之,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虽大幅下降但仍高于百亿元,土地出让金虽明显增长但规模仍小于35亿元;除长春市、吉林市外,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小于70亿元,土地出让金均小于30亿元,自身财力较弱。年上半年度,长春市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金仍保持较快增长,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仍较好;吉林市和通化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数据未获取,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小于30亿元,呈低速增长或下降状态,其中白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显著;当期,除长春市外的各州市土地出让金规模偏小,均小于15亿元。
债务状况:?年末,吉林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0.24%至.27亿元,位列各省级行政地区第25位,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同年末,全省城投债存续余额为.70亿元,规模相对较小,城投债偿付压力相对较轻。从下辖各州市债务情况看,年末长春市债务规模位居各州市首位,但得益于较强的经济、财政实力,债务风险尚可控;吉林市整体债务规模次之,城投债存续企业带息债务规模远大于市级政府债务余额,城投企业债务偿付压力重;延边州[2]全口径政府债务规模较大,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相对较重;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辽源市政府债务余额及城投债存续企业带息债务余额均较大,相关债务偿付压力重。
一、吉林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一)吉林省经济实力分析
吉林省是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后,工业经济发展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市场机制缺乏灵活性,转型升级压力大。近年来,全省工业经济增速下降、人口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放缓等拖累区域经济增长,年及年上半年度加之消费增速放缓,吉林省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不断下降。未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带一路”等政策支持下,省内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外部朝鲜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吉林省仍面临一定的发展机遇。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东部,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与黑龙江省相连,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面向东北亚的重要门户与窗口。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吉林省一方面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推进体制机制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利用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发挥沿边近海优势,推进长吉图战略[3],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实力稳步增强,但经济增速受工业低迷等因素影响总体放缓,年以来全省人口数量下降,目前全省经济实力处于省级行政地区中等偏下水平,但人均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5%,位列全国各省级行政地区第23位,同比增长5.3%,增速低于全国水平1.6个百分点,较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同年末,吉林省常住人口为.43万人,占全国常住人口的1.95%,较上年末下降0.57%。年,吉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61万元,位列全国各省级行政地区第13位,受经济总量下降影响,转为低于全国水平;同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9.3:45.9:44.8,第二产业占比较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升2.9个百分点。
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吉林省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大省,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为.00万吨,较上年增长0.1%,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2%。近年来,吉林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汽车、石油和化工、农产品加工业)之一,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3.3%。目前,吉林省处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农业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农业转型的阶段,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农业物质基础薄弱、产业发展基础脆弱、体制机制约束等问题。
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吉林省工业起步较早,但受计划经济时代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思想的影响,工业体系并不健全。目前,吉林省工业经济以重工业为主导,长期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仍存在。年,全省工业经济增速下降,工业企业效益下滑。当年,吉林省完成工业增加值.72亿元[4],同比增长5.5%,增速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同年,吉林省六大高耗能行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2.9%、6.0%和10.6%,同比分别增长4.6%、0.2%和-0.1%,当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回升,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大幅下降。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3.4%。分门类看,采矿业亏损.48亿元,比上年增亏.41亿元;制造业实现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转为亏损状态,当年亏损1.61亿元。
近年来,吉林省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8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虽较上年下滑1.4个百分点,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同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8%,较上年有所提升,接近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当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2%,较上年提升6.3个百分点,超过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3个百分点。目前,第三产业已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
经济发展驱动力方面,投资是拉动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受工业经济疲弱等因素影响,全省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不利于经济增长。年,吉林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0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较上年下降8.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亿元,同比下降4.4%,增速较上年下降6.8个百分点,转为负增长;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9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较上年下降13.7个百分点。当年,吉林省分别完成制造业投资.13亿元、基础设施投资.68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8.3%和-10.5%,增速分别较上年下降8.7个百分点、20.6个百分点和20.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转为负增长。
除固定资产投资外,消费是拉动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动力。年,吉林省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75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较上年小幅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为.31亿元,同比增长6.8%。吉林省对外贸易出口产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加工产品、以及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均较低的工业制成品,且对外贸易方式单一,以一般贸易为主,近年来对外贸易持续逆差。年,全省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15亿元,同比增长3.0%,仍保持低速增长;其中,实现出口总额.92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进口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1.5%。
年上半年度,随工业和服务业发展速度放缓影响,吉林省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07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较年下降2.8个百分点;同期,全省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7%和3.6%,增速分别较年下降2.2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当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增速较年下降3.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经济发展驱动力方面,年上半年度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增速均有所放缓,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同期进出口情况保持平稳;当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5%,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6.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较年下降2.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为.72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基本与年持平。
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8号)、《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7号)和《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发〔〕62号)等文件,从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提出了支持措施,吉林省面临较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鉴于吉林省在中国面向东北亚重要门户与窗口中的地位,吉林省能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图们江开发合作机制优势和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综合保税区等平台优势,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与融入环渤海双翼共进,促进沿边近海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进一步拓展振兴发展空间。此外,朝鲜对外开放也为吉林省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吉林省财政实力分析
吉林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形成税收能力较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相对较小,全省财力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较高。近年来全省财政收支缺口总体扩大,主要通过上年结余、债务收入等来弥补。年,主要受耕地占用税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下滑影响,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但得益于上级转移支付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全省财力增强。年上半年度,受非税收入减收影响,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同比下降,同期各州市土地出让金合计同比增长。未来,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政策支持下,吉林省获得上级转移支付收入的可持续性仍可期。
吉林省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相对较小。-年,吉林省财政收入合计分别.74亿元、.53亿元和.1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占比分别36.57%、35.25%和31.84%,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占比分别为51.63%、53.13%和54.31%,近三年二者合计占比均超过85%;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其补助收入占比分别为11.80%、11.62%和13.85%。年,得益于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吉林省财力增强,财政收入合计数较上年增长6.66%。
近年来,吉林省工业企业效益下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形成税收能力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后。年,吉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91亿元,位列全国各省级行政地区第26位,同口径下降4.1%,系耕地占用税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下滑所致,二者分别较年减少41.28亿元和44.76亿元,受此影响,当年全省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分别较上年下降2.17%和8.68%至.03亿元和.88亿元。年,吉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70.53%,处于尚可水平;当年,税收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9%,较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低于各省级行政地区平均水平2.53个百分点。
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吉林省能获得较大规模上级补助,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收入为.43亿元,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71倍,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和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为主,较上年增加.45亿元。整体看,吉林省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对上级补助收入的依赖度较高,近年来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水平较低。年,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相应支出增加影响,全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较上年下降2.74个百分点至32.50%。当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72亿元,随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领域支出规模扩大影响,较上年增加.63亿元,同口径增长3.1%。
近年来,吉林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不断增加,年增幅较大,较上年增长44.45%至.56亿元,主要得益于此,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较上年增长30.75%至.53亿元,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比,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仍相对较小。同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较上年提升9.84个百分点至96.23%;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66亿元,随城乡社区支出增加影响,较上年增长17.39%。年,吉林省城乡社区支出为.87亿元,较上年增长15.11%,占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80.93%,是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主要支出方向。
从财政收支情况看,近年来吉林省财政收入合计数无法覆盖财政支出合计数,收支差额总体扩大,主要依靠上年结余、债务收入等来弥补。年,吉林省债务收入(包括一般债务收入和专项债务收入)为.40亿元,政府债务还本支出合计.58亿元,上年结余(包括一般公共预算上年结余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上年结余)为.69亿元,政府债务收支余额和上年结余可弥补收支缺口。
年上半年度,吉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8亿元,同比下降1.6%,主要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下降所致;当期,全省税收收入为.45亿元,同比增长5.5%,非税收入为.23亿元,同比下降16.3%;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38.11%,仍处于较低水平。年上半年度,吉林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支出数据未获取,但从公开获取土地出让金数据看,吉林省下辖各州市土地出让金合计.81亿元,同比增长66.99%。
年1-8月,吉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06亿元,同比下降1.3%,仍系非税收入下降所致;当期税收收入为.00亿元,同比增长3.4%,非税收入为.06亿元,同比下降11.8%;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36.53%。年前三季度,从公开获取土地出让金数据看,吉林省下辖各州市土地出让金合计.65亿元,同比增长21.83%。
二、下辖各州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吉林省下辖长春、吉林、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和松原八个地级市,以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州”)一个民族自治州。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吉林省区域发展规划是统筹推进主体功能区和东中西三大板块建设,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区域发展战略协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格局。东中西三大板块建设是指建设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及西部生态经济区,其中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规划范围包括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公主岭市、梅河口市[5]等35个市县区;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规划范围包括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吉林市的桦甸市和磐石市全境,共23个市县区(包含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西部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白城市全境、松原市全境、长春市的农安县、四平市的双辽市,共12个市县区。
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吉林省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明显的分化。省会长春市经济总量遥遥领先,周边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经济规模次之;其余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从主导产业看,长春市主导产业为汽车、农产品加工和轨道客车,代表企业有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吉林市主导产业为化工、汽车和冶金;吉林油田总部位于松原市,当地主导产业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农副产品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加工业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四平市主导产业为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加工制造等。整体来看,吉林省区域经济基本呈现出以长春市为中心,经济实力由中部向东西部递减的经济格局。
(一)下辖各州市经济实力分析
吉林省下辖各州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年省会长春市经济总量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各经济指标增速表现均较好;省会周边吉林市、松原市和四平市经济规模次之;其余各州市经济总量均小于千亿元。与全省情况相一致,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是拉动各州市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力,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主驱动力。年,随工业经济下降或增速放缓,吉林市、松原市和辽源市经济增速偏低,通化市经济增速为负。年上半年度,长春市经济表现仍较好;吉林市经济增速放缓至负增长;松原市、辽源市经济增速回升至高于当期全省水平;通化市经济增速回升,但仍低于全省水平;白山市经济增速降至偏低水平;当期,吉林市及白山市经济增速放缓原因未获取。
吉林省下辖各州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省会长春市经济总量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吉林市经济规模次之,松原市、四平市经济总量处于亿元至亿元之间,通化市、延边州、辽源市、白城市和白山市经济总量小于千亿元。年,长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00亿元,经济总量超五千亿元;吉林市地区生产总值为.80亿元;松原市、四平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0亿元和.30亿元;通化市、延边州、辽源市、白城市和白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0亿元、.58亿元、.11亿元、.80亿元和.33亿元,经济总量差距相对较小。
从经济增速看,年除长春市经济增速保持较高水平(8.0%)外,省内剩余各州市经济增速均低于全省水平(5.3%),其中吉林市、松原市、辽源市经济增速偏低,分别为2.6%、0.9%和1.7%,通化市经济增速为-5.7%。其中,吉林市经济增速偏低主要系机械及能源行业景气度下降所致,当年原油加工量、原煤、铁合金、水泥等产品产量下降;松原市经济增速偏低主要系石化产业经济增速下降所致,当年规模以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下降4.9%和24.0%;辽源市经济增速偏低主要系工业经济增速下降所致,辽源市以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为两大支柱产业,以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医药制造、蛋品加工、新能源为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当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下降1.8%;同年,通化市工业经济低位运行,第二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减少.80亿元至.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大幅下降19.5%至.9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
从人均经济实力看,年长春市、辽源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国水平,分别为8.69万元和6.50万元;松原市、白山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省水平,分别为5.95万元和5.85万元;吉林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50万元,略低于全省水平;其余各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小于5万元,其中四平市、白城市该数值分别为3.82万元和3.69万元,排名后两位。
从经济发展驱动力来看,与全省情况相一致,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是拉动各州市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主要动力。各州市固定资产投资以工业投资为主,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较小。年,吉林省下辖各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波动较大,吉林市、通化市、延边州和辽源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其中吉林市和通化市固定资产投资降幅较大,主要系工业投资大幅下降所致。从投资规模看,长春市仍保持领先地位,年为.80亿元;吉林市、松原市投资规模次之,当年分别为.20亿元和.40亿元;其余各州市投资规模小于千亿元。从房地产投资情况看,年长春市房地产投资规模为.80亿;其余各州市房地产投资规模均小于百亿元,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有限。
消费方面,吉林省下辖各州市消费市场活跃度差异较大。年,长春市和吉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分别为.80亿元和.80亿元;其余各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低于千亿元,其中辽源市、白城市和白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亿元。从增速看,除长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及全省水平外,其余各州市该增速均低于全省水平(7.5%)。外贸方面,长春市进出口总额遥遥领先,年为.5亿元,同比增长1.9%,以进口为主;得益于临海区域优势,延边州进出口总额规模次之,年为.68亿元,同比增长6.8%,亦呈逆差状态;其余各州市进出口总额规模偏小,均小于百亿元。
年上半年度,除辽源市和白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序对调外,吉林省下辖其他各州市经济实力排序与年相一致。当期,长春市经济总量仍位居吉林省各州市首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较年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全省及全国水平。其余各州市经济增速均低于5.0%,其中年经济增速较低的吉林市经济发展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速下降至-1.0%;年经济增速较低的松原市和辽源市经济增速回升,分别较年提高2.1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至3.0%和3.7%,高于全省水平;年经济增速为负的通化市经济增速转为正增长状态,为2.0%,但仍低于全省水平;除上述州市外,白山市经济增速较年下降2.8个百分点至1.3%,低于全省水平。
(二)下辖各州市财政实力分析
与全省情况相类似,吉林省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较低,地方财力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较高。土地出让方面,除长春市外的其余各州市房地产市场景气度较弱,土地出让金规模偏小,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较低。从下辖各州市财政实力看,长春市财政实力在省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年税收收入、土地出让金均呈现较快增长,当年长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给率大于50%,高于全省水平,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同比下降且自给率均低于全省水平;吉林市财政实力次之,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虽大幅下降但仍高于百亿元,土地出让金虽明显增长但规模仍较小;除长春市、吉林市外,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小于70亿元,土地出让金均小于30亿元,自身财力较弱。
年上半年度,长春市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金仍保持较快增长,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仍较好;吉林市和通化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数据未获取,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小于30亿元,呈低速增长或下降状态,其中白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显著;除长春市外的各州市土地出让金规模偏小,均小于15亿元,对地方财力的贡献较有限。
1.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分析
受各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等因素影响,吉林省下辖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差异较大,总体序列与经济总量序列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实力较强的长春市和吉林市财政实力仍居各州市前两位,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08亿元和.00亿元;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不足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居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松原市和四平市年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90亿元和56.64亿元,分列各州市第六位和第五位;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居第六位的延边州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50亿元,居各州市第三位;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居第七位的辽源市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8.34亿元,排名末位。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减变动看,年除长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外,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较上年有所减少且普遍降幅较大。当年长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上年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较上年增长9.8%;一般公共预算规模位列各州市第6位和第7位的松原市和白城市降幅相对较小,分别为-5.5%和-1.3%;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均大于10%,其中白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上年下降42.7%,降幅显著,或与做实当地财政收入等因素有关。
从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看,吉林省下辖各州市中除长春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超过50%外,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偏低,均低于全省水平(32.50%)。年,长春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51.39%,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扩大,较上年下降2.52个百分点;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低于30%,且均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辽源市和白山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位列后两位,分别为14.95%和14.46%。整体看,吉林省下属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较高。从已获取数据看,年延边州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为.70亿元,是当年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72倍;当年,延边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补助收入合计.20亿元,能覆盖当年88.73%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年上半年度,吉林市和通化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数据未获取,从已获取相关数据州市看,长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居吉林省下辖各州市首位,当期长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00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为.00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小于30亿元,其中除延边州和白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低速增长外,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同比下降。年上半年度,延边州和白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9.60亿元和20.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0.5%;四平市、松原市、白山市和辽源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8.83亿元、20.20亿元、11.31亿元和8.4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7.4%、7.8%、61.7%和27.1%,白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偏大,或与做实当地财政收入有关。从一般公共预算自给情况看,年上半年度,除长春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58.91%)高于全省水平(38.11%)外,其余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低于全省水平,与年情况相一致。
2.下辖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分析
吉林省房地产市场景气度较差,下辖各州市土地市场活跃度较弱,主要受此影响,除长春市外其余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普遍较小。从已获取数据看,年长春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76亿元,较上年增加.56亿元,位居各州市首位;松原市、延边州和辽源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11.30亿元、14.10亿元和4.44亿元,规模均偏小,其中除延边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较上年增加2.30亿元,松原市和辽源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较上年小幅下降;除上述四州市外,其余各市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数据未获取。
从公开渠道获取的土地出让情况看,长春市土地出让金规模较大,年为.59亿元,较上年增长17.15%;其余各州市土地出让金规模均小于35亿元,其中松原市、白山市、白城市、辽源市土地出让金均小于10亿元,分别为9.55亿元、4.90亿元、2.96亿元和1.87亿元。从土地出让金增速看,年吉林市、通化市土地出让金增速较高,分别为62.12%和99.89%,对应土地出让金分别为31.66亿元和24.43亿元,土地出让金规模分列各州市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列后三位的白山市、白城市和辽源市土地出让金降幅较大,分别为-43.82%、-76.40%和-56.42%。
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比,吉林省下辖各州市土地出让金均小于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长春市土地出让金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9.90%;其余各州市该指标均小于40%,其中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和延边州该指标处于20%至40%之间,松原市、白山市和辽源市该指标处于10%-20%之间,白城市该指标为7.14%、位列末位。
年上半年度,吉林省下辖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数据获取情况较差,从公开收集的土地出让金数据看,长春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大幅增长.10%至.40亿元,规模仍较大;其余各州市土地出让金均小于15亿元。年前三季度,长春市土地出让金增速放缓,同比增长18.10%至.29亿元;其余各州市土地出让金均小于35亿元,其中吉林市土地出让金为33.03亿元,规模位列省内第二位,同比增长5.9%;松原市、白山市和辽源市土地出让金分别为7.71亿元、4.88亿元和4.34亿元,位居省内后三位。
三、吉林省及下辖各州市债务状况分析吉林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后,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同时,全省城投债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城投债偿付压力相对较轻。从下辖各州市债务情况看,长春市债务规模位居各州市首位,但得益于较强的经济、财政实力,债务风险尚可控;吉林市整体债务规模次之[10],城投债存续企业带息债务规模远大于市级政府债务余额,城投企业债务偿付压力重;延边州全口径政府债务规模较大,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相对较重;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辽源市政府债务余额及城投债存续企业带息债务余额均较大,相关债务偿付压力重。
(一)吉林省政府债务状况分析
吉林省政府债务以一般债务为主,年末全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7亿元,位列各省级行政地区第25位,较上年增加.2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3亿元,占比73.69%,较上年增加.74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4亿元,占比26.31%,较上年增加29.46亿元。从资金来源看,年末吉林省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债券,全省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58亿元,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92.34%。与地方财力相比,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是年财政收入合计的83.96%;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比,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是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1%,处于尚可水平;与地区生产总值相比,年末政府债务余额是年地区生产总值的20.89%,低于全国水平(36.21%)。整体看,吉林省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从政府债务限额看,年吉林省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70亿元,当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未超过政府债务限额。年吉林省政府债务限额为.70亿元,新增债务限额为.00亿元。年前三季度,吉林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6亿元,其中置换债券.77亿元、新增债券.37亿元、再融资债券23.03亿元,新增债务额度尚未使用完毕。截至年9月末,吉林省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3.28亿元,较年末增长17.01%。
从城投企业带息债务看,吉林省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年末带息债务余额为.48亿元,与政府债务规模相比,是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的82.16%。年末,上述企业城投债余额为.70亿元,是其带息债务余额的34.03%,其中企业债余额.80亿元、中期票据余额.70亿元、定向工具及私募债余额.20亿元。年9月末,上述企业城投债余额为.80亿元,较年末增长2.25%,主要系中期票据增加所致,当期末中期票据余额为.00亿元,较年末增长18.47%。整体看,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相比,吉林省城投企业发行债券存续余额相对较小,该部分偿付压力相对较轻。
(二)下辖各州市债务状况分析
吉林省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市本级和长春市,年末市本级和长春市(不含三县市[12])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33亿元和.39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7.48%和0.08%,合计占当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的比重为53.54%。当年末,长春市(不含三县市)政府债务余额是其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6%,处于尚可水平。
从其余各州市已获取数据看,除延边州获取全市口径政府债务数据外,其余各市披露的政府债务数据为市级、市本级或市区口径。年末,延边州政府债务余额为.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90%,是年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2%,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从其余各市数据看,吉林市市级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年末为.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3%,是年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2%,全市财力对市级债务的支撑程度尚可;白城市、通化市和松原市市本级政府债务规模次之,分别为.50亿元、95.27亿元和91.16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1.74%、1.79%和11.90%,分别是年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7%、.92%和.31%,白城市市本级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重;辽源市和四平市年末市区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99.40亿元和72.17亿元,分别是年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和.42%,辽源市市区债务偿付压力重;白山市年末市级政府债务余额为34.77亿元,是其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2%,全市财力对市级债务的保障程度较好。
从城投企业债务偿付压力看,吉林省城投债存续企业集中于省本级、长春市和吉林市,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年末带息债务余额分别为.69亿元、.27亿元和.26亿元,其中长春市和吉林市上述企业年末带息债务余额均大于当地已获取政府债务余额数据,分别是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1%和.29%,其中吉林市城投企业带息债务偿付压力重;辽源市、松原市和延边州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年末带息债务余额分别为76.39亿元、44.10亿元和40.57亿元,分别是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0%、92.06%和58.38%,其中辽源市城投债存续企业带息债务余额小于当地已获取政府债务余额,但相关债务偿付压力仍较重;四平市、通化市、白山市和白城市年9月末无城投债存续企业。
与带息债务相比,吉林省存续城投债规模相对较小,仍主要集中于省本级、长春市和吉林市,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余额分别为.00亿元、.60亿元和.10亿元,其中长春市和吉林市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余额分别是当地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9.45%和.43%,均处于尚可水平;辽源市、松原市和延边州城投债存续余额分别为15.00亿元、10.10亿元和6.00亿元,规模均较小,分别是当地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1.77%、21.09%和8.63%,其中松原市和延边州城投债偿付压力较轻;其余各市年9月末无城投债存续余额。
[1]财政收入合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收入。
[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州”。
[3]长吉图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简称,包括长春市部分区域(城区、德惠市、九台区和农安县)、吉林市部分区域(城区、蛟河市和永吉县)和延边州的珲春市。根据规划,吉林省将以珲春市为开放窗口,延吉、龙井、图们为开放前沿,以长春、吉林市为主要依托,实施边境地区与腹地联动开发开放,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经济隆起带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4]年吉林省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为7.36亿元,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94%,年相关数据未获取。
[5]公主岭市及梅河口市是吉林省直管县级市。
[6]延边州、辽源市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为不含农户数据。白城市-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为不含农户数据。
[7]部分数据缺失系未获取所致。
[8]图中标出数据为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其中长春市该增速最高,为10.3%;通化市该增速最低,为5.2%。
[9]表中增速系根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绝对数计算而得。
[10]3年6月末,吉林市政府债务余额为.41亿元,在吉林省内仅次于长春市(.16亿元),位居省内第二位;延边州政府债务余额为.63亿元,当期末位居省内第三位。
[11]图中计划单列市单独列示,相关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作相应扣除。
[12]三县市指农安县、榆树市和德惠市。
作者
新世纪评级公共融资部
郭燕
往期推荐⊙浙江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河北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及下辖各市盟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江苏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辽宁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山西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四川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贵州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海南省及下辖各市县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北京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广东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宁夏自治区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