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江城日报社脱贫攻坚百人一线行
采访小分队来到蛟河市前进乡
三河村
这里三面环山
一条小河穿村而过
村民们脸上带着惬意的微笑
一如村里小河平静地流淌
驻村第一书记孙烨
全村户,人
人均耕地不到2亩
有12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初我们村是省级贫困村,是脏乱差的典型,村路边、河沟里,走到哪里都是垃圾,不要说发展产业,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下雨天,满是稀泥的村路根本无法下脚。晴天的时候,每到黄昏玻璃窗便裹上厚厚一层土,阳光几乎透不进来。
村民陈时亮说
年初
在蛟河市市场监管局的帮扶下
三河村发展
薇菜、黑木耳、蓝莓种植产业
发展黄牛养殖产业
建设村部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进行乡村基础设施改造……
沉睡的小山村
苏醒了!
如今
村外
连片的薇菜株、蓝莓树
在阳光下摇曳多姿
山坡上的牛群步履悠闲
村内
新铺的沥青路面上
工人们在培路肩
记者身边不时掠过骑摩托车的村民
如今的三河
板油路通了、路灯亮了
庭院美了、环境好了
村民家家有余粮
户户有存款
群众心里“敞亮了”
党支部干事有人跟
村干部招呼有人听
精彩人生路
脱贫第一步
三河村党支部书记刘春瑞在村集体木耳基地内给第二茬春耳浇完水后就去找驻村第一书记蛟河市市场监管局干部孙晔商量扶贫资金使用的事年刘春瑞刚上任时拿出自家的两亩地作为村里扶贫产业基地给驻村工作队种植木耳木耳的销售利润分给贫困户他不收一分钱地租同年孙烨拿出计划改造村部东侧荒地种植广东菜销售收入归村集体……干部辛苦一阵子
村民幸福一辈子
贫困户尹永胜脱贫后一脸的幸福
清晨6点
57岁的村保洁员、贫困户
薄海成
拿好清扫工具
开始认真地做保洁工作
薄海成是因病致贫户
脱贫攻坚让他改头换面
泥草房改造成了砖瓦房
有兜底保障金、五星创建奖励
和在村里当保洁员每月元的收入
每年采薇菜、摘木耳、收蓝莓
薄海成每天打工的收益
都在元左右
一年收入万八千的不成问题
栽上“摇钱树”
养上“下蛋鸡”
走上“致富路”
薄春香依据“四小工程”脱贫,在家给养殖的鸡喂食。
81岁的贫困户
薄春香
有个48岁的脑瘫女儿
饮食起居都需要她照顾
驻村第一书记孙烨为老人送来了
鸡雏、鹅雏和饲料
薄春香乐呵呵地说
“孙烨书记说鸡鹅养到秋天
他帮我卖
能挣好几千块钱呢!”
学会一种技能
带富一个家庭
45岁的贫困户
尹永胜
同属因病致贫
在村里的帮助下
他种植了两亩薇菜
每年都能有数千元收益
如今
三河村12户贫困户
已全部实现脱贫
村主路向南一点
一块2亩大的土地上
一片黑油油
1万段木耳段整齐摆放着
黑木耳闪着亮光,生机盎然
年
三河村包保单位蛟河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投入资金2.4万元
村书记刘春瑞无偿提供自家的2亩地
年
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忙活起来了
买菌段、扎眼、浇水、摘耳……
去年当年
春耳产出斤
纯收入2万元
除了吉林本地
还远销新疆哈密斤
在村部
屋顶的太阳能光伏板
默默地注释着宁静的村庄
这里见证亲民为民的情怀
这里盛开父老乡亲的笑脸
这里正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嬗变
“别看村部屋顶面积才98.58平方米,可是这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也为村集体收入作了贡献。”刘春瑞介绍,“这是年末建成的,年并网发电,年收益元。”
光有想法不管用
脱贫还得靠行动
这一个个项目
让三河村的集体收入
从年的0元
增加到了年的6万元
今年有望达到10万元
在探访行走中
时间一点点溜走了
三河村的美丽
却越来越清晰、浓郁……
来源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树国图片
闫斌王潇仪视频
王潇仪编辑
杨世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